Search

對於虛弱的老年人,我們希望能多從事運動以改善身體功能和促進身體健康。但應該要先做肌力訓練還是耐力訓練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對於虛弱的老年人,我們希望能多從事運動以改善身體功能和促進身體健康。但應該要先做肌力訓練還是耐力訓練,卻常常會有些爭論。

主張先做耐力訓練的說,你的身體那麼虛,動沒幾下就會喘,要怎麼做肌力訓練?

主張先做肌力訓練的說,你的身體那麼弱,走沒幾步就沒力,要怎麼做耐力訓練?

其實對這些虛弱的老年人來說,一開始不管做什麼運動,肌力即耐力,耐力即肌力,都可以做,都有效果。

是肌力還是耐力訓練,並不是以運動的種類來區分,而是以運動強度相對於個人能力來區分。肌力訓練初期覺得低強度多次數很累很喘,就帶有耐力訓練的成份。耐力訓練初期覺得跑步、游泳、騎自行車很費力,這也帶有肌力訓練的成份。所以對於那麼虛弱的族群,就算只做肌力或是耐力訓練,肌力和耐力都能夠同時提升,這就是「初學者效應」。重點是,過了這個初學者效應之後,該往哪個方向走。

耐力訓練對於增進心肺功能和改善慢性疾病的益處是毋庸置疑的。而想要更進一步獲得耐力訓練的益處,就要累積更多的運動量 (運動強度x運動時間)。但是在耐力訓練的強度增加有其極限之下,就只能增加更多的運動時間。曾有人懷疑過多的耐力訓練會不會反而對健康有害,但是目前認為耐力訓練是多多益善,主要考量的是有沒有那麼多的運動時間和足夠的恢復能力,以及邊際效應遞減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780556059464928

但是耐力訓練無法阻止老化所造成的肌肉和骨質流失,甚至還可能有負面的影響。隨著肌力和恢復能力的衰退,耐力訓練的強度和時間非但無法增加,反而有可能會降低和縮短,甚至無法再從事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390806755106529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830559467797920

大家不要以為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,以為只要有從事耐力運動就可以一直維持活動能力。我見過很多病人在青壯年的時候都有從事跑步、游泳、騎自行車等等的耐力運動,但隨著年紀漸長,就覺得運動時越來越吃力,運動後恢復得越來越慢,甚至容易出現一些筋骨酸痛等等的運動傷害,不得不放棄原本喜愛的耐力運動,最後可能連出門走走都很困難。再加上有些醫生會建議病人不舒服就要多休息,覺得累就不要勉強,導致這些人的陷入了運動量越來越少、越來越虛弱的惡性循環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841724793348054

而肌力訓練恰恰可以打破這個惡性循環。而且和耐力訓練相反,肌力訓練比較不需要依靠累積運動量,只要達到足夠的強度 (重量/阻力) 就有效果,比起耐力訓練產生較少的疲勞,可以較快的恢復。

所以強調肌力訓練,並不是要排斥耐力運動,而是要讓你有足夠的肌力,可以安全且不費力的繼續從事你所喜愛的各種運動,包括耐力運動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275349773318895/posts/738594943661040

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🔹️

距離講座還剩一個星期嘍,趕快報名。要吐槽的也歡迎來參加,三個小時滿滿的內容,絕對沒有讓你吐槽的時間。🤣

【4/2 大夫訓練 《槓鈴處方》專題講座:以肌力訓練治療慢性疾病】

【好評加開場!】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350889771662760/posts/3764870436931326

.講者:骨科專科醫師、大夫訓練 吳肇基
.時間:2021/4/2(五)14:00-17:00
.地點:WeTalk 維特空間(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7號4樓)
.費用:800元
.報名連結:https://p.ecpay.com.tw/6562472

我就是 #妖言惑眾 #禍國殃民 #無腦大重量 的 #邪惡黨羽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對抗退化失能的唯一方法,真正的肌力與體能訓練。
View all posts